站内搜索:

早期预警重大心血管疾病

来源:上海九龙男子医院 发布时间:2009-07-10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正成为我国国民健康的巨大威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疾病防治重心前移,通过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的关键技术,显著提高重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在日前举行

积极开展健康信息学研究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生命

会议执行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刘德培院士在题为《心血管病的重要发病机理》的报告中指出,重大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我国人力资源丧失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体重超重,是5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刘德培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应该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纳入影响人体健康的多个要素,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地进行医学研究;发展个体性、先发性、参与性、预测性、普适性、预防性的健康理念,并把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应用到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之中。

健康信息学涵盖的内容包括:从遗传信息开始,将个体健康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测、记录、管理和分析,以便对患病风险进行早期预测,对不良倾向进行及时调整,对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评估,并对疾病的出现努力做到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健康信息实质上是个体生命系统的信息,涉及基因组、个体表型以及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生物信息的提取、处理、建模以及临床应用是健康信息学的关键步骤。

会议执行主席、清华大学李衍达院士在题为《健康信息学》的报告中指出,健康信息学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美国国家工程院将其列为21世纪具挑战的14个重大科学领域之一,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和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已在这方面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虽然我国的健康信息学研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仍然面临理论、技术、关键设备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亟待取得重大突破。

创新发展重大医学诊疗设备

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田捷介绍了分子影像领域已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初步推广应用情况,并指出将声、光、热、磁、核等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于分子成像研究,将极大地推动其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会议执行主席、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教授惠汝太提出,应利用诊断疾病的方法来预测疾病,如利用蛋白质学和代谢谱学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等。科学界应该在生物标记物和影像学方面,重点发展针对亚临床疾病和疾病的临床亚型的研究,实现疾病的早诊断、早干预,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作为一个新的医学领域,超声治疗正在逐步形成和发展。重庆医科大学教授王智彪以我国独立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IFU超声装备为例,指出非侵入性、无创地在深部组织形成单个肿瘤完整的凝固性坏死,是目前HIFU消融治疗的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樊建平提出,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已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具有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功能的新技术,但是,我国目前对此尚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因此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同跨国大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产品上展开竞争迫在眉睫。樊建平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发的低成本健康检查床和健康家居系统为例强调,发展医疗设备必须考虑到我国国情,包括财力、人口数量以及疾病特征等重要因素,积极、大力支持国家科研力量和企业自主进行医疗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医师建议,以心血管健康信息为切入点,发展疾病诊断和预警信息模型,以期在理论、方法、技术以及关键仪器设备的研制上有重大突破,并将健康信息模型推广至癌症等其他重大疾病的检测和防治,真正实现从以症状治疗为中心向以预防为主,早期预测、早期调整、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模式转变刻不容缓。

更多

关键字Tags:心血管疾病

温馨提示:为了方便患者及有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相关信息,上海男科医院特别开设医师免费在线询问服务,由威信医护团队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根据病情提供专业治疗方案,并为您的隐私保密。如需帮助,您可以点击 病例分析 ,与威信医师在线交流。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更多资讯